策略分类研究 当前位置所在:首页弘酬研究策略分类研究

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经济学的鼻祖——萨缪尔森

发布时间:2017-02-17

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Bates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23年后的1970年,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1915—2009),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学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部的创始人。

他是那些能够和普通大众进行交流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他经常出席国会作证,在联邦委员会、美国财政部和各种私人非营利机构任学术顾问。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他首次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这是萨缪尔森的三大成就。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出生,为人聪明勤奋。萨缪尔森出身于一个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而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1931年,保罗·萨缪尔森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年仅十五岁。

此时的经济学发展,就如萨缪尔森在19852月的一次演讲时所说:“1932年我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时,经济学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数字还没有加入到经济学科当中来。

萨缪尔森接着说道:“在旧式的经济学中,处处充斥因袭过往的陈腐谬论,茁壮的科学新株难以由这片土壤孕育出来,而时髦的教科书与论文,也无法有效地反映真实世界的景况。”萨缪尔森此时所说的经济学正是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自亚当·斯密于1776年开创后,走到了生命力最为衰弱的时候。

萨缪尔森说:“经济学家在1932年真可谓生逢其时。”1936年,出任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经济学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这部划时代作品的影响下,美国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的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森的导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原来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 “自由放任,后来转而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传播人,把凯恩斯主义移植到了美国。他不但继承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而且把这种学说理论通俗化,还做了一些补充发展,后来成为美国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权威人士之一。

萨缪尔森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学业。在他的导师指引下,萨缪尔森26岁那年取得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正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分析基础》为萨缪尔森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958年,他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配弟到亚当·斯密,从李嘉图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当时社会上对凯恩斯理论中的“投资乘数论”及“就业乘数论”颇为注意,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主义是从1929 4月的美国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这一遍及资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凯恩斯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有价值。因此,他决定从当时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投资与就业问题入手,来研究凯恩斯主义。

19611月,肯尼迪就任总统时所发表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就悲观地宣布:目前的经济状况是令人不安的。我们是在经历7个月的衰退、3年半的萧条、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9年的农业收入下降之后就任的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到美国预算局,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

肯尼迪是美国第一位旗帜鲜明地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总统。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政策,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扩大了总需求,并增加了经济的生产和就业。实际上当肯尼迪提出的减税最终在1964年实施时,它促成了一个经济高增长的时期。萨缪尔森也成为白宫中不可缺少的高参。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不久即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

有的经济学家在评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影响时指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人们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了萨谬尔森,读的是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而当进入高层次经济理论研究之时,人们还是离不开萨谬尔森,这时萨谬尔森的《经济分析的基础》成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诸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们总是能从萨谬尔森的有关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2008年底的首届中欧国际管理论坛上,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致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雷诺教授,表达他对中国经济的关切,并向对中国的未来提出他的建议——走一条适度的中间路线

以下为《中欧商业评论》20091月刊登的萨缪尔森来信原文:

近几十年来,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不断加速发展,这是经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此前,几乎没有人对此有所预见。而现在,则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到2050年,十几亿中国人将会创造全球最高的年度总计实际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

在人类历史上,未来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唯有市场体系,才可能实现和维持过去百年来所取得的这种全球性的实际增长。这一真理不仅适用于欧洲和北美,也适用于亚洲和拉美地区。所有事实证明,官僚式产业组织一旦规避市场和贸易,就一定会走向失败。

而在中国,一种崭新的现象出现了,中国拥有自由的市场和贸易。正因如此,我对中国的前景表示乐观。

面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支配者,我能够提出哪些简明扼要的建议呢?基于我对“微观-宏观理论”以及经济史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必须建议:中国将来应该以“适度中间路线”(limitedcentrist)经济,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中间路线,是将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弗雷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Hayek)等自由主义者所钟爱的、不受管制的自由放任体制排除在外的。

纯粹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自我监管。它始终会造成不平等性的加剧和宏观经济波动的不稳定性。

中间路线要求“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民主监管”。虽然理性监管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它是一个优于其他的目标。

就定义本身而言,中间路线就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我之所以向中国未来的管理层和人民推荐“中间路线”,并非因为我无法在左右之间做出抉择,而是因为中间路线优于其他两个选择。

每个地区和社会,都必须为自己设计出中间路线所需的折中方案。

最后,我要强调一下“中间路线”的适度问题。如果一个社会过度实行中间路线,并试图干预市场活动,进而想对收入和财富进行近乎平等的分配,那一定会削弱任何市场体系的活力。通过遵循民主多数原则的集体讨论,有望减少极端的不平等性。我们可以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但如果出于“非理性的理想主义”而忽视了现实主义,那就会扼杀中间路线,并使人类回到左翼和右翼的老路上,或者回到某种糟糕的组合路线上。

作为一个长期浸淫其中的经济学家,我努力信奉现实主义,而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

中国未来的成功,可能会受到美国爱国人士的欢迎。经济绝对不是零和博弈。瑞士财富的增多,未必会以美国财富的减少为代价。请诸位务必记住最后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