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分类研究 当前位置所在:首页弘酬研究策略分类研究

2017,新周期下的股票与商品

发布时间:2017-02-04

2017年已经过去快要半个月了,新的旅程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动荡的2016已经逐渐远去了,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怎样的2017呢?

大部分机构和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都难言改善。

目光放回国内的话,接下来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下行,通胀温和,但可能有滞胀风险,企业盈利也将进入下行趋势。具体来看,房屋销售见顶带来了地产投资下滑,2017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放缓,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不景气,我国出口也将持续低迷。

回首2016,以全球负利率拐点为界,2016年全球大类资产上下半场风格迥异:上半年避险+填坑;下半年整体Risk-on: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贬值、美联储加息、欧洲银行危 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欧日尝试负利率,避险+填坑为主旋律,美元下跌,大宗、新兴市场受益于“填坑”,利率债、黄金受益于“避险”。2016年下半年,发达国家负利率环境出现拐点,全球长端利率趋势上行并基本转正,风险资产经历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两次“假摔”后整体走强。全年来看,2015年下跌较多的大宗商品与新兴市场在2016年表现突出。

英国脱欧英国脱欧.jpg


特朗普当选

特朗普.jpg




而对于2017来说,大类资产的驱动逻辑将从“分母”预期(无风险利率下行)到“分子” 预期(基本面趋势改善),阶段性提升股票、大宗等风险资产预期收益率。下半年 全球经济短周期整体回暖是风险资产保持强势的基础。从大类资产相关性看,近期 利率债与股票相关性转负、大宗商品走势与强势美元阶段性脱钩,反映了市场对于 基本面改善预期进一步增强。2014年以来,驱动大类资产逻辑主要在于分母层面,货币宽松与无风险利率下行带来“股债双牛”。2015年上半年日欧负利率实验效果不佳,英国脱欧公投意外性结果引发全球央行反思,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天平发生倾斜:2017年中国重要的宏观对冲格局是地产“挖坑”,财政扩张。美欧转向财政扩张是暂时无法证伪的乐观预期,尽管面临阻力,但极端实用主义的特朗普不断尝试突破约束仍是大概率事件;欧盟各国大选年,许诺宽财政创造就业将成为在野党上位的利器,当前全球扩张财政预期暂无法证伪。中国继续扩张财政,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较小;而美欧财政扩张进程超预期可能构成重要的上行催化。


日欧实行负利率,然而效果不佳

负利率.jpg


新基建与财政政策的扩张

新基建.jpg

中长期来看,风险资产能否持续回升取决于“分子”(实际增长)与“分母”(利率水平)的赛跑,风险资产整体仍可能维持较高波动性,下半年风险可能高于上半 年。1)从可行性和空间看,当前发达国家经济主体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可能限制 财政刺激扩展的空间,中期有预期落空风险。2)单纯财政刺激无法解决当前全球劳 动生产率下降的结构性矛盾,如果后续财政刺激导致通胀水平与利率水平的快速走 高,会导致对于私人部门投资的挤出,挫伤利润,反而不利于经济的长期修复。3) 中长期来看,私人部门的修复才是更牢靠的基本面趋势。当前全球库存周期处于低 位,叠加前期供给侧收缩,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和短期的补库存投资回升。但当 前企业盈利回暖更多由短期价格回升推动,需求层面尚未出现明显复苏。

A股市场方面,整体情况依然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表现和管理层的政策。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一方面G2格局的形成有利于长期基本面的稳定,汇率阶段性到位,经过一年的估值修复,从A股和H股之间的价差也可以看到,15年港股比A股便宜40%,现在便宜20%,所以目前A股在国内大类资产中性价比较高。未来A股下降空间有限,而在新基建的发力下,A股中存在较多机会。

商品市场方面,15年表现最差的商品在16年完美逆袭,不论是基本面的供给收缩、气候原因,还是15年至16年的加息预期不断落空,美元由强转弱,以及15年大宗商品处于价格底部,都成为了大宗商品16年发力的加速器。尽管16年大宗商品尤其是黑色系商品迎来了一轮上涨,但是整体、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仍处于价格的底部。再加上政策上预期今年将会有较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以及期权等对冲工具的完善,大宗商品在今年仍然是值得布局的资产。

从我们的策略上来讲,2015年我们的组合从A股市场中获取了高收益,通过市场中性与套利策略平抑了波动,2016年股票策略整体收益为负,我们的组合通过在商品市场布局优质标的获取了收益。

从较长的考察周期上来看,我们采用的风险平价策略实现了较低波动率下的中高收益。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模型,进一步精选标的,抓住2017年的机会,实现持续稳定的收益。